MENU

举校欢腾日 硕果盈枝时(四)

举校欢腾日  硕果盈枝时(四)

——我校历次校庆回眸(19582013

于英焕

2008年,建校50周年

 

19991月开始,学校实行了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历史时刻,学校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凝聚力量,扎实工作,呈现出继往开来、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8年,在举世欢庆北京奥运的喝彩声中,学校迎来了50华诞。这一年,嘉宾云集,校友汇聚,回眸50年不平凡历程,描绘理工发展蓝图,激情与豪迈同在,成就与辉煌共显。

920,学校东区田径运动场内歌如海,花如潮,欢庆的礼炮响彻云霄,洁白的和平鸽和五彩的气球飞向蔚蓝的天空,雄壮的国歌声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校园内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长春理工大学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长春理工大学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会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委托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表示祝贺,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王儒林,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卢锡城中将,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秀兰,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晓光,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支建华等领导,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士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樊友山、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等校友,国家部委、军工集团、省委省政府、国外友好大学、国内兄弟院校领导,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领导,及在校师生代表1万余人,共同欢庆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


校庆期间热闹的理工校园

老校长王大珩院士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亲临现场,但他为学校再次题写了贺词:“实践求是、审时度势、传承辟新、寻优勇进”,捐资100万元设立“王大珩奖学基金”。老校长对学校的深厚情谊、对理工学子的殷切期望尽显其中,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


“王大珩奖学基金”设立仪式现场

于化东校长的讲话深情而豪迈:长春理工大学50年的办学历史既是一部自强不息、埋头苦干,在岁月长河中发展壮大的创业史,又是一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时代大潮中不断超越的奋斗史。学校发展的每一个足迹,都镌刻着前辈们的心血与智慧,饱含着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我们坚信,只要遵循“突出特色、强化内涵、提高能力、加快发展”的办学思路,未来的长春理工大学就一定能够为繁荣科技、推动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长春理工人的胆识,也是长春理工人的气魄。步入新世纪的长春理工大学,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工、理、文、经、管、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1999年,学校研制的“9910”项目在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上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2001年,国防科工委与吉林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我校协议;2002年,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正式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申报成功;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6年,在国防科工委共建院校中率先成立国防科学技术学院……50年校庆,对在校师生来说,是一次盛大的典礼,一场精彩的演出;对校友们来说,是一段娓娓的述说,一个深情的回眸。

2006年,学校专门成立了建校50周年筹备委员会。20073月,启动了《长春理工大学校史(19582008)》的修订和编写工作。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事出有据、客观准确”的原则,参阅了学校年鉴、档案资料、重要讲话、校报等大量资料,采访了学校建设、发展、改革的多名参与者,在学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离退休老同志、老教师中广泛征求意见,最后于20087月定稿。该部校史前四章主要参考了第一部、第二部校史,第五章取材于1998年至2008年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学生、后勤等工作的主要事件,全面总结与真实反映了学校近10年办学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历史经验。全书46万字,由程军、李丽、李岚冰、于英焕、乔茂友、郭志礼、邵炳海执笔,有3个附录和16个附表,包含长春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简史、吉林省电信培训中心简史、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大事记、学校历史沿革、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等,内容更厚重,章节更清晰,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校史

为全面展示学校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党委宣传部制作了电视专题片《光彩理工》和1本校庆画册。电视专题片时长为35分钟,用一个个珍贵的历史镜头回顾了学校艰苦创业、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办学历程,并制作成光盘。校庆画册为29厘米×29厘米开本,正红色的封面代表着喜庆吉祥,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图片展现了学校的办学历史、教学名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及美丽的校园风景。此外,党委宣传部牵头更新了《长春理工大学展览馆》,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题展览的基础上,加大了校史部分的比重,丰富了王大珩展览馆的资料,增加了校友风采厅里优秀校友的数量和科技成果展厅里展出的实物,如1958年学校发出的第一份入学通知书、1961年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诞生的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老校长王大珩院士在学校工作时使用的办公桌等,集中展示了学校初创、成长、发展的历程,极大地激发了在校学生、毕业校友爱校荣校的热情,现在已经成为展示办学成就的一个重要窗口。


校庆画册

19日晚,在东区大学生文化活动中心举行了专场文艺演出。演出分为“创业·岁月如歌”“发展·春华秋实”“创新·高歌远行”三个篇章,《母亲》《喜事多》《在灿烂的阳光下》等节目抒发了学生对母校的赤子深情,《光魂颂》里真挚的理工情怀激荡起师生心中暖暖的感动,在合唱《长春理工大学校歌》的雄壮歌声中,演出落下帷幕。


长春理工大学建校50周年专场文艺演出现场

校庆不仅有赏心悦目的文艺节目,更有百家争鸣的思想与文化碰撞。王大珩教育与科学技术思想研讨会、21世纪大学的理念与发展战略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先后举行,10余位国内光学界德高望重的院士、18位国内外大学的校长汇聚在理工校园,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体现了学校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的坚定信念。


21世纪大学的理念与发展战略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会场

校友们的热情也是50年校庆的一道亮丽风景。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设立“正荣奖学基金”、深圳高时集团设立“7806光学材料奖学金”、深圳大普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设立“大普光学助学金”、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设立“计算机类专业学长助学金”,88812班校友捐赠价值50万元的仪器设备,校友们对母校的真挚情谊溢于言表。

 88812班校友向母校捐赠价值50万元的仪器设备仪式现场

时光悄然流转,岁月无声变迁。对于长春理工人来说,每一次校庆都是办学经验的总结,每一次校庆都是自信与豪迈的彰显,每一次校庆都是理工精神的升华。雄浑激昂的旋律依旧在耳边回荡,万众瞩目的场面清晰在脑海中浮现,但它已经成为了历史,化为了永恒,镌刻于长春理工生命的年轮,历久弥新,光彩延续……


庆祝建校50周年书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