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北京师范大学王向远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孟昭毅教授来校作报告

3月23日,应我校中日比较文化文学研究所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王向远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孟昭毅教授来校作报告。我校副校长赫然,文学院院长杨燕翎、党委副书记郭敏娜、中日比较文化文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玉英及部分教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到场聆听。报告会由赫然主持。

王向远以“日本审美文化与日本文学”为题,从日本的“美”入手,围绕 “物哀”“幽玄”“侘寂”等审美视点,通过对比分析《源氏物语》与《红楼梦》,诠释了日本审美文化的特质,并在阐释其与以伦理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本质区别中,概括出日本文学独特的人情、人性、义气性、非道德的审美特性,提出了建构以中国、日本等东方文化为特征的、有别于西方美学的美学体系——东方美学的设想。

 

王向远作报告

 

孟昭毅报告的题目为“一带一路与文化交流”,他从“一带一路时空观”切入,介绍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结合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时空构式,阐释了文化交流对国际命运共同体的影响与支撑和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孟昭毅作报告

 

本次报告会是2017年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科技系列活动之一,由研究生学生工作部主办,社会科学处协办,中日比较文化文学研究所、文学院承办。

报告会之前,由王玉英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平成年代芥川奖获奖女作家及其作品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正式开题。王向远教授,孟昭毅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刘建军教授,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日本文化文学研究专家于长敏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村上春树文学研究者刘研教授等专家学者对项目的选题、学术与学科价值等给予充分肯定,并从研究方法、研究视野、问题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指导。

 

王向远,教授,文学博士,著作家、翻译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东方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等职务。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著有《王向远著作集》《王向远教授学术论文选集》及各种单行本著作20多部,译作300余万字,2部著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孟昭毅,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顾问,师从季羡林、乐黛云等著名学者,主要从事东方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译文100余篇。著有《东方戏剧美学》《比较文学探索》等著作10余部,主编全国性教材多部,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供稿:文学院   撰稿:王玉英   审核:于银龙   编辑:李梦童)